
刘宋和北魏之间的敌对关系非常深刻。刘宋还没有建立时,刘裕就与北魏开始了敌对。当年,刘裕曾带兵北伐,但在途中遭遇北魏军队的袭击。为了摆脱困境正规股票配资开户,刘裕采用了“却月阵”并大败魏军。刘裕去世后,北魏趁机南下,夺取了黄河流域的控制权。进入宋文帝时期,他先后三次进行北伐,但每次都失败。北魏趁机南下并越过长江。然而,刘宋的王孙却叛逃投向了北魏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这位王孙名叫刘昶,字休道,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九子,生母为谢容华。换句话说,刘昶是宋武帝刘裕的孙子。他出生于元嘉十三年(436年),十岁时就被封为义阳王,拥有二千户的封地。十五岁时,刘昶被任命为辅国将军,并担任南彭城、下邳两郡的太守。到了元嘉三十年(453年),宋文帝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所杀,刘昶也被任命为散骑常侍。
不久后,孝武帝刘骏即位,刘昶的职务经历了几次变动。首先被任命为太常,之后又被派到外地担任官职。他先后被任命为东中郎将、会稽太守,并负责监军五郡的军事事务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刘昶的职务不断变化,有时被召回朝廷,有时又被派到外地去做官。某次,刘昶随皇帝出巡时,因为某些问题与皇太后发生冲突,被免去了开府职务。到了464年,前废帝刘子业登基后,刘昶再次被外放。
展开剩余58%刘昶的性格非常急躁,“不能祗事世祖”(即不能安于现状,急于行动),因此在孝武帝在世时,他就常常受到猜忌。民间也开始流传着“刘昶有异志”的说法。随着前废帝刘子业的登基,这种言论更加泛滥。刘子业不仅暴虐无道,且经常杀害朝中重臣,甚至对亲王们心生疑虑。永光元年(465年)八月,江夏王刘义恭被前废帝所杀,消息传到刘昶那里,他立即上表请求入朝。为了试探前废帝的态度,刘昶派遣了一个使者,名叫蘧法生。开始时,前废帝还表示支持刘昶,甚至说“义阳(刘昶)与太宰(刘义恭)谋反,我正想要惩治他,现在他愿意归还,甚好。”但随后,前废帝多次逼问蘧法生:“义阳为何不早说他谋反?”为了避免被牵连,蘧法生逃出了建康,来到了彭城。这让刘子业十分愤怒,他亲自率军渡江,刘昶的命运也因此走向了危机。
刘昶得知局势后,决定起兵反抗,但当时他所统领的各个郡并未响应,因此只能选择逃亡。他当晚带着少数随从开门逃离京城,孤身北奔。他丢下了母亲和妻子,只带着心爱的妾女一人前行。刘昶最终投向了北魏,北魏对他表示了礼遇。刘昶被封为尚武邑公主的丈夫,任命为侍中、征南将军和驸马都尉,并封为丹阳王。
然而,刘宋的政局并未因此安稳,刘子业被杀后,刘昶的第十一弟刘彧即位为宋明帝。宋明帝曾派遣使者前往北魏,试图迎回刘昶,但最终未能如愿。于是刘昶被改封为晋熙王。他在北魏生活了十多年,刘宋政权最终被萧道成篡夺。北魏孝文帝认为刘昶有复仇的可能,于是发动了对南齐的战争。刘昶也参与了这场战争,但战争结果并不理想。497年,刘昶在彭城病逝,享年62岁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牛宝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